世界高層建筑與都市人居學會(Council on Tall Building and Urban Habitat )公布了第15屆CTBUH最佳高層建筑獎項。超過100座提名建筑中評選出了四個大區(qū)的最佳建筑,包括美洲、亞洲&大洋洲、歐洲以及中東&非洲四個部分,同時頒發(fā)的還有城市人居獎、創(chuàng)新獎、建筑效能獎以及10年特別獎。CTBUH 之后還將從四個區(qū)域的優(yōu)勝者中評選出世界最佳高層建筑。
獲獎建筑由世界知名事務所組成的委員會選出,評選標準根據(jù)建筑的各方面表現(xiàn),特別強調“對于使用建筑個體和其所在城市具有積極影響的建筑。”
最佳高層建筑 - 美洲: VIA 57 West / BIG
“VIA 57 West 同時受到了傳統(tǒng)街區(qū)庭院和高層建筑的啟發(fā),它復雜的體型和扭轉的建筑形式讓使用者具有了最好的朝向哈德遜河的景觀視野,并且讓紐約的濱水環(huán)境在整合城市用地發(fā)展上提升至了動態(tài)的新標準。” - 評委 Michael Palladino, 理查德·邁耶事務所設計合伙人。
提名獎: 432 Park Avenue / Rafael Viñoly 建筑事務所、PNC 廣場塔樓 / Gensler、Torre Reforma / LBR&A
最佳高層建筑 - 亞太地區(qū): 上海中心 / Gensler
“上海中心展示了高層摩天樓對于公共空間的極大熱誠。它采用了全球范圍內首個真正意義上利用在摩天樓上的雙層皮幕墻,不僅具有很好的綠色作用,同時也改善了整座建筑的通風系統(tǒng)。上海中心犧牲了部分使用面積來提供公共空間,讓它走在了單純商業(yè)需求的前面。” - 評委 Antony Wood, CTBUH 執(zhí)行總監(jiān)
提名獎: 海灘大道 / 福斯特建筑事務所(Foster + Partners), 北京綠地大望京中心 / Skidmore, Owings & Merrill,江西南昌綠地中央廣場 / 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新世界國際中心 / Olson Kundig, 新加坡天空住宅 / 薩夫迪建筑事務所(Safdie Architects)
最佳高層建筑 - 歐洲: 白墻大樓 / 讓·努維爾建筑事務所(Ateliers Jean Nouvel)
“白墻大樓是對于建筑物質性一次擲地有聲的實踐,在垂直軸線上成為了整個地中海區(qū)域建筑和環(huán)境價值的一次成功表達。北立面上延伸的植被和南立面上的涼廊創(chuàng)造了與自然之間的真正聯(lián)系,而大樓上穿插的混凝土墻壁讓建筑與當?shù)氐木G植真正交融在了一起。” - 評委 Karl Fender, Fender Katsalidis 建筑事務所總監(jiān)
提名獎: 伊斯坦布爾 Allianz 大樓 / FXFOWLE、米蘭 Allianz 大樓 / Arata Isozaki + Andrea Maffei, ECB - 歐洲中央銀行 / 藍天組(Coop Himmelb(l)au)、Grattacielo Intesa Sanpaolo Torino / 倫佐·皮亞諾建筑事務所(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
最佳高層建筑 - 中東&非洲: 方塊大樓 / Orange Architects
“方塊代表了全球范圍內城市高層住宅的典型形態(tài),這座建筑利用一系列堆疊的體量創(chuàng)造了復雜而獨特的空中別墅。大樓的結構設計非常成功,具有優(yōu)雅的鋼結構墻壁系統(tǒng),視覺上具有標志性,同時可以進行自由的平面布局。” - 評委 Hashimah Hashim, KLCC 房地產(chǎn)公司總監(jiān)
提名獎: Iris 海灣 / Atkins
城市人居獎: 武漢天地A地塊 / 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武漢天地綜合開發(fā)項目展示了高層住區(qū)在進行總體規(guī)劃時,激活城市空間、提供高水準的娛樂、步行和社交空間的可能。高層建筑的布局與具有活力的公共空間相結合,創(chuàng)造了新社區(qū)中罕見的生動場景。武漢天地綜合體為其中居住、工作和參觀的人提供了高質量的環(huán)境,可以與世界其他任何地方建立已久的社區(qū)相媲美。” 評委 James Parakh,多倫多城市規(guī)劃局城市設計經(jīng)理。
10年特別獎: 赫斯特大廈 / 福斯特建筑事務所(Foster + Partners)
“在赫斯特大廈旁行走,你可能不會意識到正走在2000年紐約最重要的建筑成就旁邊。這座建筑直接建造在一座1920年代辦公建筑的遺址之上,這座建筑展現(xiàn)了在高密度城區(qū)保存低層歷史建筑的另類做法。其經(jīng)典的保護建筑和上方現(xiàn)代的鉆石般結構并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CTBUH 貢獻者 Timothy Johnson,NBBJ 設計合伙人。
建筑效能獎: 臺北101大樓 / 李祖原建筑事務所(C.Y. Lee)
“很少能見到對于現(xiàn)有建筑的改造能夠達到如此的能源標準。這座建筑在能源和可持續(xù)性上的升級擲地有聲。臺北101大樓在經(jīng)過異常艱苦的努力之后成為了世界上最具可持續(xù)性的高層建筑之一,最后的結果非常成功。除了一系列綠色技術和新安裝的系統(tǒng),嚴格的用戶參與系統(tǒng)也讓這座建筑獨樹一幟。”技術顧問 Juror Bill Browning,Terrapin Bright Green 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
創(chuàng)新獎: Pin-Fuse 系統(tǒng)
了解更多2016年CTBUH高層建筑獎信息,請點擊這里進入官方網(wǎng)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