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tài)
荷蘭菊的養(yǎng)護(hù)管理
摘要:
為菊科紫菀屬多年生宿根草本,高40~100厘米,地下走莖橫向,須根多。葉線狀披針形,光滑、幼時微紫色。傘房花序,徑約2.5厘米,舌狀花15~25個,暗紫色或白色,總苞片線形急尖微向外伸,花期8~10月,原產(chǎn)北美洲。 性喜溫暖向陽、肥沃排水良好之處生長,短日照植物,不怕嚴(yán)霜。 盆栽:用雞糞、細(xì)煤灰、園土1:2:3配成,花盆口徑20~30厘米,每年選5~7株高度相似的種于盆中,施足底肥,栽后及時澆水,生長期保持濕潤,追肥,摘心。 地栽:早春分栽,每3~4株一叢,深度以不露須根為原則,株行距20厘米20厘米,要施足基肥,追肥以氮鉀肥為主,用量隨苗木生長而增加
艾邁特園林8月23日消息:
為菊科紫菀屬多年生宿根草本,高40~100厘米,地下走莖橫向,須根多。葉線狀披針形,光滑、幼時微紫色。傘房花序,徑約2.5厘米,舌狀花15~25個,暗紫色或白色,總苞片線形急尖微向外伸,花期8~10月,原產(chǎn)北美洲。
性喜溫暖向陽、肥沃排水良好之處生長,短日照植物,不怕嚴(yán)霜。
盆栽:用雞糞、細(xì)煤灰、園土1:2:3配成,花盆口徑20~30厘米,每年選5~7株高度相似的種于盆中,施足底肥,栽后及時澆水,生長期保持濕潤,追肥,摘心。
地栽:早春分栽,每3~4株一叢,深度以不露須根為原則,株行距20厘米×20厘米,要施足基肥,追肥以氮鉀肥為主,用量隨苗木生長而增加,生長旺季7~10天一次濃度0.25%的液肥,摘心后不能立即追肥,待新葉出來后方可追肥。最后一次摘心現(xiàn)蕾時,可7~10天一次磷酸二氫鉀葉面肥。施肥前一天澆一次水再施保安全。
苗長至3個葉節(jié)時摘心,將3個葉以上部分全部去掉,第二次摘心,在最后一個新枝長至3個葉片時統(tǒng)一進(jìn)行。摘心3~4次,最遲一次摘心在7月中旬前。大面積栽培單株摘心工作量太大,定植苗第一次摘心后,每隔25天左右,新枝長夠3葉,用剪枝剪平剪,可以剪2~3次,不影響花芽分化。
荷蘭菊白粉病危害較重,從第一次摘心后用25%三唑酮2000倍防治。如有蚜蟲,要及時防治。
花凋謝后要及時摘除,適于作花壇、花境和草坪外圍帶狀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