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山和廣州的歷史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秦時首任南海尉任囂將郡治設在番禺,即今廣州市。任囂死后,趙佗據(jù)有嶺南,稱南越王,與漢朝保持臣屬關系。越秀山最古的史跡,除了傳說中的“楚庭”之外,就是有關趙佗的遺跡了,如越王故宮、越王臺、越王井等,都在越秀山的主峰--越井崗一帶,因此越井崗又稱為越王山,也有將越王山作為越秀山的代稱的。趙佗的遺跡經(jīng)歷了兩千多年,只有越王井保存至今,其余多已不復存在。
明永樂年間,因在越秀山的越井崗上建過觀音閣,因而越秀山又稱觀音山。1911年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常在越秀山讀書治事,在1921年12月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時曾下令、把越秀山辟為公園。1922年初,當時的廣州市工務局招商拆卸觀音山上的碉堡等軍事建筑,開路建亭。同年6月,孫中山巡視觀音山。1925年,市府令工務局將觀音山籌建為孫總理紀念園。1926年,廣州市民自動發(fā)起公園游藝會,籌款建公園。同年12月,越秀公園舉行開放典禮,這就是最早的越秀公園了。解放后,黨和政府為美化羊城,1950年,組織人民群眾著手對公園進行改造,開發(fā)和修繕解放前遺留下來的名勝古跡,全面整頓綠化。朱光市長為公園新建門樓牌坊題詞“越秀公園”,使公園面貌煥然一新。1957年11月7日起,越秀山向游人開放,正式成立了越秀公園。
(一)關注生態(tài)的建園理念
越秀公園是以生態(tài)、園林資源為主體構成的城市公園,以植物造景為主,營造百花齊放,四季如春的園林生態(tài)環(huán)境。作為公園,它起著調(diào)節(jié)區(qū)域性小氣候、維系炭氧動態(tài)平衡,凈化空氣改善生活環(huán)境的作用。同時,它又為市民提供整潔、幽靜、舒適、美麗的游息場所和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享受;寓教育于參觀游覽藝術享受中,形成花紅草綠、鳥語花香、景色宜人的桃源仙境。暢游其中,頓感神情氣爽、心胸開闊,以此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美化人的道德情操。越秀公園一直以打造四季常青、繁花似錦的綜合文化公園為目標,努力營造一季一主景和四季繁花不斷的景象。公園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優(yōu)質(zhì)的人性化服務常常使游客流連忘返。
1、 公園依山傍水。
越秀山岡巒起伏,林木蒼翠,自然風貌秀美而清麗,歷代皆享有盛名。元代時,這里即以“粵臺秋月”列于“羊城八景”。到了明代,羊城八景中,越秀山已占有其二--“粵秀松濤”、“象山樵歌”。清代,則以“粵秀連峰”和“鎮(zhèn)海層樓”入選羊城八景。到了20世紀60年代,廣州各界人士評選出的新“羊城八景”中,將越秀山的景色題名為“越秀遠眺”。1986年3月間,羊城八景再次更舊換新,“越秀層樓”重入八大新景之列。2002年,公園又以“越秀新暉”再次入選新世紀羊城八景。從中,大抵也可想象出越秀山在廣州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三個人工湖以方位為名,分別稱為東秀湖、南秀湖和北秀湖,在七個山崗之間隱隱現(xiàn)現(xiàn),展現(xiàn)各自動人的姿采。
[page]
2、動植物資源豐富
公園現(xiàn)有植物物種453種,其中喬木151種,灌木131種,地被171種。在這些植物物種中,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桫欏和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蘇鐵蕨。越秀公園全園共有喬灌木317.6萬株,地被種植面積37.6萬平方米。全園綠化覆蓋面積為52.4萬平方米,占總面積的81.41%,占規(guī)劃綠化用地面積的97.08%,其中被3層或3層以上植物覆蓋的面積有40.4萬平方米。
公園大面積的綠化以及多姿的植物給動物的生存提供了舒適的棲息地,在這里活動著很多種動物,包括4種蝙蝠、40多種鳥類、60多種昆蟲、10多種魚類、6種蛙類 。
在公園生態(tài)建園理念的指導下,植物能夠自由地生長,動物可以快樂地嬉戲,真正把公園裝扮成鳥語花香的人間樂園。
3、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越秀公園積極開展富有濃郁嶺南特色的生態(tài)建設,與自然和諧相處。根據(jù)公園的特點,合理選擇植物,形成具有南方植物區(qū)系代表性的植物群落和生態(tài)景觀。積極保護古樹名木;實施招鳥計劃;減少使用農(nóng)藥,采用生物防治,保持生態(tài)平衡。兩年來,新種植喬灌木共50000多株,地被5萬多平方米、擺設時花10萬多盆。
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公園最大限度地追求與自然的和諧,努力達到巧同天設,渾然一體。如上世紀50年代修建的五羊仙庭和近年修建的竹林休閑景區(qū)、四方炮臺景區(qū)等均達到了天人合一、妙不可言的境界,受到專家和游客的一致好評,多次被評為“羊城八景”、“新世紀羊城八景”。
(二)“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我園認真貫徹落實“三個代表”指導思想及科學發(fā)展觀,堅持“游客至上,服務第一”的宗旨。為方便游客,我園根據(jù)景點的性質(zhì)和服務對象的差異,劃分為五個功能分區(qū):自然景觀游覽區(qū)、科普園區(qū)、文化古跡游覽區(qū)、青少年兒童活動區(qū)、體育娛樂區(qū)等。
在服務理念上,公園深化了職業(yè)道德教育,增加了“人性化”服務內(nèi)容,為殘疾人提供輪椅,為小孩提供玩具,在公園各票房、游樂和小賣經(jīng)營點檔均設有便民藥箱,建立了游客服務中心,擴大了越秀公園“半日游”業(yè)務,對參加“半日游”的客人免費派送紀念品,提高了公園的影響。2005年還在原有服務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的基礎上成立了“服務工作總調(diào)度工作指揮小組”。繼續(xù)深入開展了評選“服務之星”的活動,加強了服務管理,提高了服務質(zhì)量,公園每年接待游客2000萬人次,無服務質(zhì)量差的投訴。2005年,在市政園林局首屆服務創(chuàng)新評選活動中,我園“半日游”和“服務之星”兩個項目分別獲得了二等獎和三等獎。此外,公園還多次被評為局文明標兵、廣州市文明服務示范和廣東省文明窗口單位,還被確立為廣州市誠信建設示范單位和國家4A旅游景區(qū)。
越秀公園經(jīng)歷了85年的風風雨雨,走過了85年的光輝歷程,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績榮譽,總結了有益的經(jīng)驗啟示。昨天已成為歷史,成績榮譽不是資本。在新的起跑線上,越秀公園人繼續(xù)團結拼搏、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再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