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景觀遺產的風貌維護
1.1 維護景觀遺產自身風貌
我國古代就有“名園易得,古樹難求”的說法,充分證明了景觀作品需要人們長期進行精心呵護。很多歷史園林當中的名木古樹,都充分反映了植物配置已經和造景寓意相結合,所以,維護自身風貌,要以名木古樹的保護及復壯為主,并在保存植物的原始配置基礎上對相應花木植被進行養(yǎng)護補植和修剪。
1.2 維護景觀遺產外圍環(huán)境風貌
相應的歷史園林一定要保存于適當環(huán)境當中,所有對生態(tài)平衡及自然環(huán)境造成威脅的行為都要禁止。這項原則廣泛的適用于各種基礎設施,例如灌溉系統(tǒng)、排水系統(tǒng)、停車場、道路、看守設施、柵欄、旅游環(huán)境等。例如,我國著名的皇家園林頤和園,經歷了200多年的歷史變遷,依然得以保存。昆明湖、萬壽山等景觀的魅力至今依然,這得力于現(xiàn)代城市規(guī)劃對相應環(huán)境風貌的有力控制,有效的維護了景觀遺產。
2 景觀遺產的風格修復問題
2.1 景觀遺產風格修復的可操作性及原則
《佛羅倫薩憲章》中的基本觀念就是對修復及重建的歷史古跡作品不承認,覺得“在一園林徹底消失或只存在其相繼階段的推測證據的情況,重建物不能被認為是一歷史園林”,實際上這主要基于意大利文物修復的觀念,也就是考古學修復觀念,嚴格的區(qū)分原件及復制品,例如羅馬大角斗場修復方式。可實際工作當中,該理念根本沒有可操作性:第一,所有景觀遺產保存到現(xiàn)在,都是通過連續(xù)的自然或者人工修復及重建的過程,既有整體的,也有局部的,所以,對于景觀遺產而言,修復及重建的產品及價值都不能否定。第二,相應景觀遺產在其發(fā)展過程當中,具有相對穩(wěn)定形態(tài)的狀態(tài),可是只按照相應繪畫圖片及文字描述記載而進行的原始形態(tài)復原無法確定真實性,此外,以整體運作的自然系統(tǒng)基本不會讓不同時代的片段實現(xiàn)共存,所以,對景觀遺產的修復及重建,理應為一種在比較嚴謹的考證基礎上的風格修復。
2.2 景觀遺產風格修復起源
進行揚州古典園林修復的時候,修復工作者非常重視對園林風格的復建,嚴格遵循相應的史料,盡最大努力對景觀遺產的原物、原址、原風格進行復建。重建規(guī)劃杭州名園郭莊的時候,設計人員卻更重視保持古趣。從這2個例子可以明顯看出,我國進行景觀遺產修復的實踐當中都采取了取景點歷史意境方法。但在英國,對考古遺址的保護則源于,早期保護運動及對遺址畫意欣賞。例如處理大地作品的方法,就是保證期處于自然的狀態(tài);對那些中世紀的修道院移植,則要保護所有歷史層面,表明其歷史地層學及目前的狀態(tài),實行保存、干涉、加固,從而有利于參觀人員理解各個元素的整體性意義。該種方法的原則就是避免重建,盡量隱藏起相應的技術干涉,避免影響廢墟如畫的景觀。
通過上述論證能夠看出,進行景觀遺產修復的本質為對相應歷史意境的展現(xiàn)及保護,相應的重現(xiàn)歷史意境目標在現(xiàn)實中則主要表現(xiàn)為對相應景觀藝術風格的最求。所謂的風格主要是利用比較不同藝術形式差異建立起來的,屬于美學概念。歷史園林則是從歷史或者藝術的角度來看的,人們感興趣的愿意及建筑構造、景觀遺產為一種藝術品,所以對景觀遺產的修復及重建就要理解成在嚴謹的考證基礎上的風格修復,該處的風格則為景觀遺產的歷史風格。
2.3 景觀遺產風格修復當中的連續(xù)性及當代性
現(xiàn)階段,對某些歷史景觀遺產修復是否可以保證空間的永恒性的關鍵過程,早已經不是創(chuàng)作人員報答個人趣味的一個過程,而是附加一個更加抽象的概念,也就是公共利益。實際上,所有的重建或者修復都一定會受當代人對歷史闡釋及理解的影響。所以,歷史遺產的保護在某沖程度上就是用現(xiàn)代人的理念重建歷史,一位從保護對象上的選擇及對其保護方法的確定,無疑不建立在當代人們對于歷史及未來的理解基礎上。所以,相應工作人員在把握景觀遺產風格的時候,必須充分考慮歷史風格及演變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