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木子樹,為工業(yè)用木本油料樹種之一。據(jù)“四五”森林資源清查,四川全省有成片桕林841ha,零星桕樹3872萬株。30年來平均年生產(chǎn)桕籽1447.3萬kg,歷史最高年達2169.5萬kg是省內(nèi)栽培較多的經(jīng)濟林木
烏桕樹栽培技術(shù)
砧木苗木質(zhì)硬化期的管理
每年的9-10月為砧木苗的木質(zhì)硬化生長階段,這時苗木的基本上停止高度的生長,營養(yǎng)供給自然集中在莖干的增粗和木質(zhì)硬化上。在管理上我們只要注意適當進行第二次追肥和防治病蟲害這兩項工作就可以了。
第二次追肥:苗木進入硬化期后,苗木莖干的粗壯仍然要持續(xù)一段時間,因此,在硬化的初期,我們要追施鉀肥和磷肥,用磷鉀復合肥也可以。施肥方法還是撒施。盡可以均勻地撒在苗圃地就可以了。磷肥和鉀肥的用量分別為每畝15千克。南方降雨量大,雨水多,苗木需水量也不大,施肥后就不用淋水了。
這2個月危害苗圃的蟲害和速生期一樣,防治方法也同樣采取殺蟲燈捕殺和化學防治相結(jié)合的方法,所用的藥品、用量和噴藥的次數(shù)都一樣。
到了11月份,苗木的葉片變紅。砧木苗就停止生長了。冬季葉片脫落,在苗圃地自然越冬。一年生苗木高度達到100厘米以上,地徑在0.7-1.2厘米之間。這樣的苗木就可以作為實生砧木苗進行嫁接了。嫁接可以在苗圃地培育時期進行,也可以選擇在移栽成活之后再嫁接,嫁接的方法是一樣的。
嫁接苗的培育
嫁接時間以樹液流動的3-4月,或者夏季的7-8月初為好。我們采集春梢和夏梢都可以進行嫁接。這里,我們介紹采集夏梢,向大家介紹烏桕的夏季嫁接技術(shù)。嫁接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要選擇品種優(yōu)良的烏桕母樹,采集接穗。
接穗的采集:比如,我們要將嫁接苗培育成葡萄桕,就要選擇長勢好,生長旺盛的葡萄桕母樹。母樹要生長在向陽的地塊兒,樹冠的中、上部枝條一定要健壯,無病蟲危害,芽眼要飽滿。我們從中選擇當年生長的春梢,用剪刀采集這樣的枝條。這些枝條頂端部分組織幼嫩,貯藏的養(yǎng)分少,不能作為接穗;而枝條基部芽的萌發(fā)能力較弱,也不能用作接穗。必須選用枝條的中段。接穗的粗度以直徑在0.7-1.0厘米之間為好。
接穗的修剪:采下的接穗要修剪。我們準備好濕毛巾和裝接穗的工具,將濕毛巾鋪平整。用修枝剪修剪掉枝條上的葉片,不要傷害芽眼。修剪完了將接穗放在濕毛巾上包好,保持水分。這樣就可以嫁接了。如果放于陰涼處可保存5-7天。等待嫁接。以隨剪隨接為最好。
切腹接法:育好了砧木苗,嫁接前,我們還要準備好修枝剪、鋒利干凈的嫁接刀,綁扎的薄膜帶。
砧木的切法:嫁接最好選在陰天。晴天嫁接最好在上午10點之前,或下午3點之后進行,這樣的天氣利于提高成活率。嫁接時,用修枝剪在砧木離地面大約10-12厘米處剪頂,再將砧木苗的葉片去除掉,留下砧木苗莖作為嫁接苗莖。嫁接刀以30度角回削砧木莖。然后從砧木的木質(zhì)部下切。刀面與砧木心呈10度角,使切口傾斜向砧木心。切口的深度在2-3厘米之間。這樣的切口,使接穗插入后有足夠大的夾力。
接穗的切法:我們從長接穗上剪下有2-3個眼芽飽滿的短接穗。芽眼朝上,將插入砧木的一端,削成一長一短的兩個斜切面。長切面與接穗中心呈15度的夾角,短切面與接穗心呈30度的夾角。兩個切面呈厚薄不一,呈一個偏楔形。
嫁接:砧木和接穗都削好了,我們將接穗插入砧木中,使它們的形成層對齊。像這樣,借助砧木向中心的壓力,可以保證砧木和接穗的密切接觸。迅速地用薄膜帶將砧木和接穗綁扎好。薄膜要包住接穗的上端。接穗上要露出1-2個芽眼。
用切腹接法,1個熟練的嫁接工,一天可嫁接1000株以上。切腹接法還具有嫁接苗基部生長直立的優(yōu)點。嫁接技術(shù)的正確熟練與否,是嫁接能否成活的關(guān)鍵。砧木和接穗接口切削平滑,形成層密接、砧木和接穗結(jié)合牢固,成活率高。砧木和接穗切削面凹凸不平、形成層錯位、砧木和接穗結(jié)合松弛,成活率就低。嫁接前后的天氣對成活率也有很大的影響。嫁接時和嫁接后的幾天內(nèi),陰、晴天氣有利于嫁接的成活。
嫁接苗的管理
夏季嫁接的苗木,生長速度比春季更快。如果保持苗床土壤的濕度,在45-60天內(nèi),嫁接苗莖上已經(jīng)生長出20-30厘米那么長的側(cè)枝了。這時,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等著我們?nèi)プ觯?
除萌:一些苗莖上會生長出二三個或者更多的新梢,我們用修枝剪將砧木莖上的側(cè)枝全部剪除掉,這叫做除萌。除掉了這些側(cè)芽,使營養(yǎng)集中供應(yīng)嫁接苗的生長。
形態(tài)特征
烏桕經(jīng)人工疏枝修剪,培育出的標準樹形為冠狀傘形。壽命達到100年以上。樹皮為暗灰色,有縱向裂開的條紋,樹體枝條細小。葉片為菱形或者菱狀卵形,長為5-20厘米,秋季落葉前常由綠色變?yōu)榻瘘S、鮮紅或深紅色;花序長5-30厘米,花黃綠色,花期為4—7月。果實為三棱狀球形,果實的直徑大約1.5厘米,果實成熟期一般在10—11月。成熟的果實為白色,3裂,種子三顆。中間的種子為黑色,種子外有一層白蠟,叫做“皮油”。如果管理好,栽植后3年就能開花結(jié)果。單株產(chǎn)量在15—25千克之間,最高的可達到50千克。那么,什么樣的環(huán)境條件下才適合栽植烏桕樹呢?
生長環(huán)境
烏桕樹耐寒性不強,喜歡陽光。年平均溫度15℃以上,年降雨量750毫米以上的地區(qū)適合它的生長。對土壤適應(yīng)性較強,沿河兩岸深厚、濕潤、肥沃的沖積土生長最好。低山丘陵粘質(zhì)的紅壤土、山地紅壤、黃壤都能生長。含鹽量在0.3%以下的鹽堿地上也可以??傊?,ph值5~8的各種土壤上都可以栽培。在水分條件好的地方生長旺盛。能耐短期積水,也比較耐旱。
主栽品種
在我們祖祖輩輩的辛勤的培育下,烏桕也有許多優(yōu)良品種,其中著名的有雞爪桕、葡萄桕、銅錘桕,長穗桕,它們樹形都很高大,適應(yīng)性強,結(jié)子多,產(chǎn)量高。它們的栽培方法基本上相同,下面我們以葡萄桕為例,教大家伙學習烏桕的栽培技術(shù)。想種出美麗高產(chǎn)的烏桕樹,必須掌握育苗和苗木栽培兩大技術(shù)要點。我們先介紹育苗技術(shù)。
砧木苗的培育
烏桕的育苗和很多樹種一樣,分為砧木苗的培育和嫁接苗的培育兩個階段。因為嫁接苗栽培質(zhì)量整齊,樹型好,高量高。培育砧木苗的第一個階段是播種。
播種前準備:育苗用的種子應(yīng)采自進入盛產(chǎn)期、無病蟲害的母樹,且要求充分成熟??梢怨麣ら_裂、種子露白為種子成熟的標志。若采收過早,則因種子發(fā)育不充分而影響播種后的發(fā)芽、生長。
采種:烏桕種子的采集在11月中下旬。這時果殼脫落、露出潔白種仁。要選結(jié)實豐富、種粒大、種仁飽滿、臘皮厚的采集。以4500粒種子,重量在1千克左右為最好。采種的方法以短截結(jié)果枝的方法較好。采下的種子需要曬1-2天再貯藏。貯藏過程中要防止發(fā)熱和鼠害。
選種:種子質(zhì)量關(guān)系到播種后的發(fā)芽率和長勢。一般要求選擇種子顆粒大,而且種仁要飽滿的種子,合格的種子播種后發(fā)芽率高,出苗整齊。貯藏1年以上的陳種子,發(fā)芽率極低,不能用來播種。
種子處理:烏桕種子表面被蠟皮所包裹,如果不經(jīng)處理直接播種,表層吸吸水速度很慢。種子的發(fā)芽率只有37.6%-79.7%之間,因此,種子要作適當?shù)奶幚?,提高發(fā)芽率。處理要抓好浸種、去蠟、搓種共3個環(huán)節(jié)。
浸種:烏桕的種質(zhì)很硬,還包裹著一層蠟質(zhì)。需要做堿液浸泡處理。我們準備好清水和石灰,用濃度為5%的石灰水溶液。將種子浸入石灰水中,連續(xù)浸種48個小時,期間需要攪拌4-5次。浸種的目的,一是為了軟化蠟層;二是為了軟化堅硬的種皮,使水分得以進入種仁。方便更進一步做種子處理。48小時后,從石灰水中漓出種子。
搓種和晾種:還需要人工搓種。我們準備好盆和搓衣板,戴好手套,在搓衣板上用力揉搓種子,直到去掉蠟質(zhì)層。搓種完成了,再將種子浸沒在清水中,去掉浮在水面的癟子,將殘留在種子表面的蠟被處理干凈。我們準備好吸水紙,將種子鋪開,讓它們自然晾干水分。經(jīng)過這樣處理的種子,發(fā)芽率高達80%以上。
播種
苗圃地選擇和整地:苗圃地應(yīng)該選擇在向陽、肥沃、深厚、排灌良好的濕潤土壤或者沙壤地作苗圃地。土層深度為50厘米。在地面上施一層腐熟農(nóng)家肥或豬糞。每畝苗圃地的施基肥量為1噸。我們將肥料撒施在表面就可以了。施肥后,用小型的旋耕機將苗圃地深翻一遍。翻土深度為30厘米,接著用耙子將土面耙平整。再做苗床開溝。
做苗床開溝:我們將苗床起成高20厘米,寬1.2米,長20米沙土軟床.溝寬30厘米,苗床的方向最好是南北向,這樣有以利于充分接受光照。在多雨或地下水位高的地區(qū),苗床位置宜高,以利排水;凡干旱或地下水位低的地區(qū),苗床位置宜低。以利灌溉。苗床面上土塊要打碎整平,以利于出苗。我們在苗床上開3-5厘米的條形播種溝。播種溝的距離在20-25厘米左右,以便于培育過程中的管理。
播種:我們將種粒點播到條形溝里就可以了。冬播播種在12月進行。春播在早春2-3月進行。播種一定要盡量均勻,不能太密,否則日后影響長勢,間苗的工作量大。以每3-4厘米播1粒種子為最好。烏桕條播的播種量一般以每畝7-9千克為宜。播種之后,覆蓋疏松的土壤,如果冬季播種,氣候干燥,播種要深,覆土要厚些;春季播種要淺,覆土要薄些,春季覆土厚度在2-3厘米就可以了。
覆土后,我們在苗圃地上噴灑除草劑,以減少雜草的生長,用72%的異丙甲草胺乳油800-1000倍液噴灑廂面就以了,這樣可以保證40天左右不長雜草,廂面之間的人行溝也要噴灑到。藥物在地面形成一層膜,阻止雜早的生長,減少苗期除草的工作量,老百姓形象地稱為打封閉。打藥之后,再用稻草或其它雜草覆蓋。這樣,既可保墑,又可防止雜草叢生,土壤板結(jié)。將苗床覆蓋好了,我們要在澆水,增加濕度和水分,促進種子的出芽。
經(jīng)過處理的種子,播種后20-30天就破土出苗了。當我們揭開干草,您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小苗已經(jīng)長出兩片嫩葉,變成嫩綠的顏色,看來出苗很順利。大約60天,幼苗就全部出齊了。這時,我們的工作就進入到苗圃地管理階段。根據(jù)生長特點的不同,對苗圃地的管理要分為生長前期,速生期和苗木木質(zhì)硬化期,三個不同的時期進行。
3-5月砧木苗生長前期的管理
砧木苗從出苗生長到30厘米,這一時期為生長前期,時間一般是3-5月。這期間的主要工作是除草、間苗,還要適當?shù)刈贩省?
除草松土:在生長前期,除草的工作量大。由于小苗占的空間小,苗圃地雜草生長的空間大,這些雜草搶奪嫩苗的營養(yǎng),我們要及時將除掉雜草。做到勤除草。一般每個月除草2次,或者2個月除3次。只需人工拔除就可以了。除草后要間苗。
第一次間苗:幼苗出土后,生長到12厘米開始間苗的工作,直到生長到30厘米,這期間都要隨著幼苗的生長而間苗。我們?nèi)斯ぐ纬芗酌纾L勢弱的幼苗。因為密度過大時,苗木的營養(yǎng)消耗大,并且相互遮蔭,影響了苗木的光合作用。間苗以盡量早,要分次間苗。第一次間苗拔除已經(jīng)生長出的那些過密的苗株。
間苗后,進行一次中耕松土,以利于幼苗根系的生長。中耕動作盡量慢,盡量輕,以免損傷根系和相鄰的苗株。雨水多的地區(qū)就不用灌溉了。
第一次施肥:生長前期,在除草間苗時,地下部分生長速度較快,而地上部分生長較慢,我們要追施一次復合肥。將肥料撒施在苗圃地就可以了,要盡量地撒均勻。每畝地的用肥量5-10千克。施肥后不用覆土。
防治病蟲害:烏桕樹的抗病性強,病害較少,但是蟲害較多,特別育苗階段,蚜蟲危害嚴重,造成這些葉片殘缺不全。我們在發(fā)現(xiàn)蚜蟲或者是蚜蟲發(fā)生高峰期用藥劑防治,用殺蟲劑40%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者用1.2%的煙堿乳油800~1000倍液交替噴殺,噴殺2-3次,就可以有效殺滅蚜蟲。
砧木苗速生期的管理
6-8月份為苗木的速生期。這時苗高迅速生長到60-100厘米。這期間,苗木地對水和肥料的需求量增大,我們?nèi)匀灰ズ瞄g苗、追肥、抗旱和防蟲這四項工作。
第二次間苗
一般,這次間苗也就是定苗了。間苗時保證苗木的株距在40-60厘米之間。過密的苗全部拔除,足夠的生長空間,才能保證苗木生長的質(zhì)量。這次間苗,也就是最后一次間苗之后,只要保持在每畝留苗10000至15000株之間就可以了。
第二次追肥:苗木速生期正是高溫炎熱的季節(jié),地上部分和地下根系部分都生長旺盛,需要施2次肥。肥料主要施用復合肥和尿素。將肥料均勻地撒施在苗圃地就可以了。一定要撒均勻,以免苗木參差不齊。復合肥的用量為每畝10-15千克,尿素的用量為每畝5千克。撒完肥料之后不用覆土。施肥的時機最好選擇在下雨前或者下雨后,以利于肥料的吸收。施肥后進行一次中耕,將肥料埋入土中,便于苗木迅速的吸收和根系的發(fā)育。
抗旱補水:速生期給苗圃地淋水的工作很重要。因為這時苗木對水、熱和肥料的需求量最大的時期。我們要及時灌溉或者淋水。淋水一定要淋透土壤,這樣才有利于肥料的溶化。如果天旱少雨,苗水生長速度就明顯減緩,因此在6-8月的每個月都要淋水3次。如果水分供應(yīng)充足,就能保持旺盛生長。
蟲害防治:苗木速生期的蟲害防治也很重要。這時期出現(xiàn)的蟲害有尺蠖、黃毒蛾、刺蛾、樗蠶、柳蘭葉甲、大蓑蛾等。這幾種蟲害都是可以羽化的蟲類。它們危害葉片,造成葉片殘缺不全。降低苗木的光合作用能力。對這幾種蟲害的防法方法都一樣。我們最好采用綜合防治的方法,在苗圃地安裝殺蟲燈,在夜間開燈誘殺成蟲。發(fā)現(xiàn)幼蟲時,我們還要采取化學防治的方法,用0.5%楝素乳油600倍液,或者用滅幼脲3號懸浮劑2000至2500倍液噴灑苗木葉片。發(fā)現(xiàn)蟲卵和蟲繭,一定要人工摘除。在夏季高溫季節(jié),以早晨及傍晚噴施為宜。噴藥要均勻周到,并以葉背為重點,如果蟲口密度大,危害重的苗圃,在2個月之內(nèi),需隔3-5天再噴藥1次,藥劑交替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
水肥管理
在7-10月這四個月中,每個月施1次肥。肥料要選用尿素等氮肥,每次每畝地撒施20千克。還可以噴施1次0.2%的磷酸二氫鉀800倍液。最好保持每10天左右噴施一次。以保證養(yǎng)分充分地供應(yīng)。在7月、8月和10月這三個月,施肥之后都要淋水,以溶化肥料,促進吸收。而9月份施肥以后停止噴水,以提高苗木的木質(zhì)化程度,增強苗木的抗寒能力,有利于苗木過冬。嫁接苗圃地要注意常除草,南方的夏秋季節(jié),保持每個月除草1次。除草可以與中耕相結(jié)合。苗行之間的雜草要除掉,廂面邊緣的雜草也要鏟除,以免蟲害的侵入。
在蟲害的防治方面,嫁接苗和砧木苗發(fā)生的蟲害一樣,防治方法也一樣,這里就不重復介紹了。
解綁:到了秋末,嫁接苗基本木質(zhì)化,當嫁接苗的嫁接部位完全愈合之后,我們要給它解綁。操作時,只要用嫁接刀將綁扎的薄膜劃開,去掉薄膜帶就可以了。
育成苗:到了冬季,苗株葉片全部脫落。嫁接苗在苗圃地自然越冬,不用任何人工管理。出圃的苗木必須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嫁接部位愈合良好,高度在100厘米以上,苗莖粗度在1.2-1.5厘米之間,直立。根系發(fā)達,保留主根長20厘米以上,側(cè)根完整。這樣的烏桕種苗80-240元的好價錢呢!有需要的朋友,到了定植季節(jié),可以到育苗期地購買。
在這期節(jié)目里,我們讓大家認識了烏桕,了解了觀賞和經(jīng)濟價值。著重介紹了播種方法,砧木苗的培育管理,嫁接技術(shù),還有嫁接后的管理要點。從播種到嫁接苗木的出圃需要一年半的時間。經(jīng)過一年的努力,我們得到優(yōu)良的種苗。
烏桕的功效讓驚嘆,讓人神往……烏桕樹,屬于大戟科烏柏屬。為落葉喬木,樹體高可達15米,枝條舒展,葉片為菱狀卵形,全緣,羽狀脈,樹冠圓形。由于它的樹姿優(yōu)美,作為觀賞樹種,有的用于造林,種在園林里;有的種在馬路旁,村舍中都很適當。烏桕樹讓我們飽盡眼福,但是,它的功勞遠不止觀賞這么簡單。它的果實烏桕子可以榨油。榨出的青油,直接作為燈油,可跟桐油媲美?,F(xiàn)代工業(yè)中用它制造高級噴漆,具有易干、光滑、色澤鮮艷等優(yōu)點。它的蠟質(zhì)層提取的皮油,可以用作蠟燭、肥皂的原料。制造蠟紙、護膚脂、固體酒精、高級香料和金屬防銹涂料都要用到這種皮油。還可以用來制作電影膠片、塑料薄膜和生產(chǎn)機械用的潤滑油。我們辦公用的油墨、蠟紙都要用皮油作原料。烏桕子脫下的外殼烏桕餅,也是一種優(yōu)質(zhì)的有機肥料。
其實烏桕原產(chǎn)于我國,大約有1500多年的栽培歷史了。分布于我國秦嶺、淮河流域以南,東至臺灣,南至海南島,西至四川中部,這些地方,在海拔1000米以下都可以栽培。在貴州、云南海拔2000米以下都可以種植。主要栽培區(qū)在浙江、湖北、四川、貴州、安徽、云南、江西、福建等省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