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fā)現(xiàn)詢問肉肉配土的花友超多,不過經(jīng)過3年摸索和學習自己又有了很多新的發(fā)現(xiàn),再次與大家一起分享吧!首先給大家列出一個最常用的配土方法:泥炭土+珍珠巖(1:1)雖然有很多人反對使用珍珠巖,因其時間過長后會粉碎,阻礙植物根系呼吸不過我覺得用個2-3年是沒問題的,再說大家這么能折騰,就拿我來做例子,一年必定會重新?lián)Q土一次也有很多人認為土無關緊要,什么土都可以種活,今天看微博有位花友總結得很好好土與不好的土區(qū)別就等于,我們每天吃營養(yǎng)餐or方便面~配土方法往下延伸就更多更復雜了,這里再講一下肉肉們原生態(tài)土壤情況一般生活在野外的肉肉,土壤中沙子的比例最大,然后才是碎石及泥土經(jīng)過實地考察發(fā)現(xiàn),野外的肉肉有大部分生活在沙子+碎石70%比例以上的地區(qū)但是我們買回家的肉肉(專指淘寶)幾乎都是大棚里剛出鍋不到一年的苗苗好一點有一年多的大苗,但是相比野外的肉肉來說,生活在大棚的溫室環(huán)境里完全經(jīng)不起折騰.所以買回家后有的肉肉兩周甚至一個月狀態(tài)都不見好轉,這個與土壤的使用有很大關系有很多花友誤認為多肉植物喜歡沙質和顆粒的土壤,所以一開始就使用比例超過80%的沙子與顆粒對于苗苗們來說,短時間內(nèi)基本都不會生長,甚至有的直接就慢慢枯死掉剛買回家的肉肉,最好使用松軟的泥炭土先生根,植物都是靠根系吸收營養(yǎng)的根系生長是否健壯與肉肉們的狀態(tài)是有直接關系的,泥炭土因為松軟,非常利于生根不過使用100%的泥炭土又會出現(xiàn)積水太多,或者干透后結板的情況,這樣很容易導致肉肉直接腐爛經(jīng)過長時間觀察和總結,我認為對于苗苗類肉肉,比較合理的配土方法為:泥炭土60%+沙子20%+顆粒20%如果找不到河沙,全部換成顆粒也可以顆粒可以是珍珠巖、火山巖、蜂窩煤、陶粒、石子等。
對于成年老株(指2年以上的肉肉),配土方法也差不多,只是把沙子和顆粒的比例加大一點
泥炭土+沙子+顆粒1:1:1這樣的比例就很合適了~如果想讓肉肉長得更肥,就需要換更深更大的花盆
肉肉的個頭與土壤深度有直接關系,使用又深又大的花盆,或者直接地栽,肉肉往往會超出正常大小生長
還有最近很火的韓國肉肉~大家見過的應該不少,大部分都是塑型后,看起來株型特別漂亮
很多人也以為是氣候因素,其實顏色是氣候因素無疑,不過株型卻不是又氣候來決定的
想養(yǎng)成韓國那種單顆塑型的肉肉也很簡單,在質料中加入更大比例的顆粒即可
前陣有朋友(若水同學)去韓國,還特意拍了照片給我看,很疑惑的問我為什么韓國人的土 壤全是碎石
堆在一旁的質料全是打碎的石頭,一點土壤的痕跡都看不到。
顆粒增多后,水分流失較快,肉肉吸收能力下降,就會消耗自己的葉片來供應養(yǎng)分
所以這時候最底層的葉片就會慢慢干枯脫落掉,時間一長自己就長成小樹樁了
又因為底部葉片一直不停的脫落,造型上越來越接近椰樹,嗯嗯~就這么回事啦~
這時候的配土比例是:泥炭土10%-20%+沙子20%+顆粒60%-80%
比例并不要求太嚴格,總之就是加大土壤中顆粒的占有率,但是我也不太推薦完全使用顆粒
總感覺有點土壤,有些養(yǎng)分,對肉肉會好一些,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