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作為本次盛會的受邀地區(qū)之一也致力于宣傳自身特色。臺灣知名花藝師陳垂訓負責展區(qū)第一階段的花藝設計,并做了精彩的花藝表演。
臺灣以盛產優(yōu)質洋蘭而著稱,因此,洋蘭的豐富品種及日常應用是本次推介的重點,而采用花藝的形式來表現(xiàn)洋蘭的魅力就成為臺灣展示自身形象的突破口。無論展位布置還是花藝表演,處處展現(xiàn)著洋蘭的優(yōu)雅身姿。陳垂訓告訴記者,將洋蘭大量應用于花藝在歐洲是很奢侈的,因此,這樣的蘭花秀無疑會讓歐洲觀眾為之震憾。
大小兩個半球形的花藝作品被擺放在展位中最顯眼的位置(圖1),半球體是將泡沫球挖空制作而成的。明艷的黃色蝴蝶蘭仿佛涂層一般附著于泡沫球內壁之上,立體的粉紅色花心晶瑩剔透,盡顯花材的艷麗;亮黃色的文心蘭花朵勾勒出半球的邊緣,精致可愛,深淺不一的黃色也讓作品看上去更具立體感;3朵藍紫色繡球花和幾枝空氣鳳梨隨意地點綴在作品之上,鮮明的色彩對比更加強了整個作品的視覺沖擊力,很好地映襯出洋蘭的柔美。仔細觀看,會發(fā)現(xiàn)一根水管從繡球底端延伸出來,為了延長花藝作品的保鮮期,陳垂訓將繡球插在玻璃試管中,然后將試管與灌滿水的水管相接,經(jīng)過這樣處理的花卉可延長保鮮期一周。
少量的蝴蝶蘭也可以設計出精美的花藝作品,并且更易向家庭推廣。陳垂訓將紅色瓊麻絲剪成長條狀,然后以5片至10片為一組粘在一起,將多組瓊麻絲緊密相連拼成圓環(huán)形固定在白色木板上。之后,用5朵白色蓮蓬頭點綴于紅色圓環(huán)之間,幾朵淡黃色的蝴蝶蘭花瓣輕巧地“漂浮”在蓮蓬頭上(圖2)。作品采用歐洲花藝師較少使用的大紅色為基調,顯得格外搶眼,也更加突出了蝴蝶蘭的清雅高貴。整件作品簡潔實用,既可作為壁飾掛于居室,又可平放在桌面,吸引了眾多歐洲觀眾的視線。
在另外一組作品中,陳垂訓以方圓結合為主題,用現(xiàn)代花藝技法制作了4件外方內圓的花藝作品。作品造型酷似我國古代的窗花,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其中一件還使用了大量的葉蘭葉片。陳垂訓告訴記者,除蘭花以外,臺灣產的葉材也毫不遜色,因此,這次特意從臺灣帶來,希望能夠更大范圍地推廣。
整件作品以圓套圓,濃綠色的葉蘭葉片被卷成圓筒狀粘在一起組成一個綠色大圓,然后將紅色瓊麻絲卷成相同大小的圓筒填充于方形木框與葉蘭之間。瓊麻絲與葉蘭相搭配既構成強烈的色彩對比,又展現(xiàn)了干燥花材與新鮮花材的不同質感,具有濃烈的現(xiàn)代氣息。幾朵白色的繡球、蝴蝶蘭和紅色鳳梨附著于“窗花”之上,讓整件作品更加靈動不凡。
憑借高超的花藝技巧和時尚的設計理念,陳垂訓的花藝作品征服了大量歐洲觀眾。在隨后進行的花藝表演中,陳垂訓又重復制作了這些作品,將臺灣的花藝水平連同洋蘭一起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于觀眾面前。